首页 > 酒店新闻 > 酒店行业动态

凯发国际天生赢家 一触即发|卓达集团跻身“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发布时间:2025-10-15 17:03:15    次浏览

“产、学、研、用”一体化:“像在工厂制造汽车一样制造房屋”这样一句住宅产业化的口号,在记者的实地采访中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在山东威海南海新区,一幢三层新住宅正在建设。几名工人将墙体框架装好后,随即开始安装在工厂里早已预制好的大板墙。紧接着,把螺栓一上,一幢三层新住宅的四面墙体在很短时间内就基本建设完成了。“按照上述流程,我们能在短短的15天内快速建成一幢三层新住宅。据我了解,即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一幢三层住宅的整体化组装周期目前至少也要40天;而且这类房屋使用寿命一般不超20年,而使用卓达新型材料建造的房屋使用期是70年甚至百年。”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达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杨卓舒表示。近几年一直致力于住宅产业现代化开发的卓达集团不仅实现了住宅的标准化设计、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还做到了旗下新型绿色建材“产、学、研、用”的一体化。与过去“水泥大板式住宅产业化”相比,卓达集团的住宅产业化实践因具备低碳环保、绿色节能、保温隔热、耐用持久、抗震安全、快速组装等优点,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确立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卓达新型建材被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评价为“绿色建筑选用产品”;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技术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产业化促进中心评为“十佳创新技术”。科技让“腐朽”变“神奇”记者走进卓达新型绿色建材生态建筑展示中心时注意到,当一名技术人员拿着火焰温度高达1000℃的喷枪,对准一块板材上的钢钉灼烧2分钟后,钢钉立即被烧得通红,可板材却依旧完好无损,没留下任何被烧伤的痕迹。关了喷枪,用手触摸板材的背面,只是觉得温暖,却完全没有那种灼热的感觉。这种看似木材而非木材的耐高温板材,据科学检测,防火等级达到A1级,还具有高抗震性以及无毒无辐射、释放负氧离子等特性。“事实上,这只是卓达集团自主研发新型绿色建材的一个典型缩影。截至目前,卓达集团在自主研发新型绿色建材事业上,已经拥有22项国家专利。凭借它们的性能和技术含量,可以广泛用于生产外墙材料、室内外装饰材料、低碳节能整体房屋以及各式环保养生家具。”杨卓舒说。与其他“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有所不同的是,卓达集团自主研发的新型绿色建材所使用的原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看似很不起眼的工农业废弃物。除了农业废弃物(麦秆、稻秆、棉秆等)、工业废弃物(煤矸石、各类尾矿等)外,还有混凝土、砖头、碎玻璃等建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众所周知,有煤炭的地方,就必有煤矸石。目前,中国积存煤矸石达10亿吨以上,每年还将新排出煤矸石2亿吨。堆积如山的煤矸石不仅占用大片土地,其含有的硫化物逸出或浸出,都将严重污染大气、农田和水源。与此同时,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城镇化形成的建筑垃圾存有量将达到50亿吨。而据测算,通过卓达新型建材资源化利用技术处理这些垃圾,可产出990亿平方米的新材料板材,约2万亿元经济价值;间接可节约建材成本2万亿元,节约建筑垃圾处理成本5000亿元,节约建筑垃圾处理土地成本4000亿元,创造近5万亿元的经济效益。“通过长期的科学技术攻关,经打碎可再塑的独特技术处理,再进行加工合成,我们研发生产的新型绿色建材能够真正让'腐朽'化为'神奇'。其中,建筑垃圾资源的利用率现在已经达到95%以上,经过筛选、粉碎、加工、搅拌、铺装、成型的工艺流程和新技术处理后,可生产出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保暖抗震及无限可塑性的新型绿色建材和产品。”卓达集团常务副总裁张建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发绿色集成化建筑体系为更进一步研发生产新型绿色建材,卓达集团在河北石家庄、山东威海建有符合国家循环经济、住宅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绿色建材研发和生产基地。此后,卓达集团又先后与国内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密切开展合作,研发并拥有多项专利和专项技术,还与国内外多家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企业联盟。值得一提的是,卓达集团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材研究院早就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联合挂牌成立了卓达蓝岛新型材料公司,作为绿色建材的研发、设计、生产基地。“经过国家权威部门检测,卓达蓝岛新型材料公司的系列产品不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具有绿色、环保、节能、保健、恒久释放负氧离子等功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材研究院马眷荣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新型绿色建材研发生产为主导,在具体推广利用问题上,卓达集团顺势开发了绿色集成模块化建筑体系,形成了一座完整建筑所需要的从屋面的外墙板到内墙板、厨房总成、户外阳台总成、基础地下总成等11个部品,且都符合甚至高于相关国家标准。北京建筑大学陈家垄教授表示:“卓达新型绿色建材充分运用了自有的知识产权,研制开发出了产业化的绿色建筑,完全做到了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环境保护无污染的四节一环保,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卓达新型绿色模块化建筑完全符合装配式住宅的发展需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完全可以进行行业化推广。”显然,装配式住宅产业化是今后行业发展的重点,也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装配式住宅方式中,模块化建筑又在其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求技术最高,而且也是工艺最先进的组成部分。对此,卓达新材集团技术副总裁纪勇对记者表示:通过走“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目前,卓达新型绿色建材已完成的11大部品研发,全部实现工厂化生产。就装配式住宅产业化而言,现在可以实现80%工序在车间生产,20%工序在现场模块化组装式施工。“与传统建筑相比,由卓达新型绿色建材构成的绿色建筑平均节省施工周期90%,节省人工成本80%,提高劳动生产率8~10倍;而且节约90%的水泥,节约30%的建筑钢材,极大降低了建筑能耗与成本。”全产业链推动住宅产业化预制化生产、集约式物流、安装式施工、内外装预制完成,采用工厂化的流水线生产和规模化高效安装的运营新模式,做到了这些,是不是就意味着完全实现了住宅产业化?事实上,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完全意义上的住宅产业化要求注重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以及建筑技术体系的建设,其核心是通过先进建筑工业化技术产品的应用,不断提高住宅建造的集成化装配化水平,提升住宅质量和性能,并进一步达到促进建设领域技术进步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对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明贵表示,产业化的住宅生产方式其实只是手段,绿色建筑才是目标。在产业化建筑的背后,要发展“新型建筑工厂”、“新型建筑装备”、“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筑部品”、“新型建筑方法”、“新型标准体系”等等,总之产业链一定要齐全,这才是住宅产业化的本质目的。杨卓舒对此深表认同,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的积极推进,全产业链推动住宅产业化势在必行。“全产业链推动住宅产业化对卓达集团而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更是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未来将成为卓达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为致力于全产业链住宅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据记者粗略统计,卓达集团目前已与全国30余家地方政府签约,合作共建新型城镇化产业新城,率先开工兴建卓达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园。早在2012年威海产业园已投产,哈尔滨、北上海、石家庄、济南、潍坊、莱州、黄山、池州、咸宁、张掖等20座城市的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唐山、张家口、衡水、长春等十余城市的产业园已签约,正在筹备动工。从具体区域来看,卓达新型绿色建材产业基地已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三省、长江经济带。“在全产业链住宅产业现代化道路上,卓达集团未来还将继续重点推进三个体系。”纪勇介绍说,首先是完善设计研发体系。除集团自己成立的两个研究院和一个检测中心,并加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材研究院之外,卓达集团还与中国建筑标准研究院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未来将针对卓达新型绿色建材的系列部品构件尤其是建设体系进一步研发行业标准。另外,卓达集团计划在2014年收购两家以上甲级设计院,进一步开展完善住宅标准化设计。同时建设规模化生产体系,除加紧推进上述生产基地的建设投产外,今年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些优秀的、环保的住宅配套产品工厂进行资源整合,高速度在全国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最后是建筑施工体系。卓达集团已经组建了两个建工集团(第一建工、第二建工),筹划组建绿色建筑联盟,将全面负责新型产业化集成住宅的工程项目施工和研制新型施工机械设备。同时,在各项目地的建设项目都要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申报住宅产业化示范工程,逐步形成与生产基地相匹配的建设施工队伍。”